复习时间通常应控制在一到两个月之间。若时间间隔过短,复习可能不够深入,心理上容易产生紧张与焦虑;而间隔过长则可能导致效率低下,惰性增加。正如背单词所强调的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”的道理,口语复习也需趁热打铁,力争在短期内直切重点,一举突破,以确保在考试前维持清晰思路。
此外,不仅要把握整体时间规划,还需要细化至每天的复习量。每天应分配一定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,时间长度应遵循“适量原则”,根据个人能力选择,建议在一到两小时之间。鉴于口试是考生与考官的互动过程,自我演练时应克服惰性,按照考试流程进行课件和教材上的练习。考生可利用课件和教材上的参考答案来评估自己的不足。在评判答案时,应重点关注“踩点”原则,将话题的核心要点作为回答的首要标准,因为这些是考试得分的关键。
下面以实例说明如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。口语话题大致可分为多个类别,如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等,进一步细分则涵盖二十多个子话题。若将复习时间设定为一个月,计划覆盖每个话题两遍,那么每天复习两个话题是合适的。每个话题分配一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,总计两小时进行口语练习。
在具体操作上,考生首先要明确每个话题的涉及范围、出题模式,并按照话题在考试中的顺序由浅入深地练习。可以先自行口头回答一遍,然后对照参考答案和得分点,找出自己与高分答案的差距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若每个话题都能如此复习,必能熟练掌握口试流程,对每个话题都有深入的理解。
以“学习”话题为例,考生应清楚每部分涉及的内容、出题形式。第一部分可能问及专业、选择专业的理由及对课业的喜好等;第二部分可能要求描述学校、课程等;第三部分则可能涉及更广泛的社会问题,如教育问题并给出建议。
至于参考答案和得分点,如选择专业的原因,一般答案会提及个人兴趣或适合性,如“I enjoy every minute of it”或“It suits me”。虽然口语考试强调自由表达,但对于基础较弱的考生而言,参考答案可以作为有效的辅助工具,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考试范围。
以上为辛达代报名小编总结的内容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